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0日訊今日,經濟學家馬光遠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表題為《房價面臨失控》一文,文中指出有媒體報道,上海為了控制房價,正在醞釀新的調控措施,包括提高首付比例。這個傳言引發(fā)周末兩天,上海最大的房地產交易中心出現了千人排隊過戶的盛況,并且繼8月28日賣掉1200多套新房之后,連續(xù)三天超過1000套;究竟誰是中國高房價的罪魁禍首?馬光遠指出每個人都是兇手。
上海樓市瘋了,有媒體報道,上海為了控制房價,正在醞釀新的調控措施,包括提高首付比例。這個傳言引發(fā)的恐慌是顯而易見的。盡管29日晚上上海市住建委回應稱關于近期社會上有關購房信貸新政的傳言,沒有研究過此類政策,將繼續(xù)嚴格執(zhí)行3月25日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若干意見》,保持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馬光遠表示調控風暴前夕引發(fā)的這種恐慌應該值得重視。
文中馬光遠說到,最近隨著一些地方"地王"頻出,關于出臺嚴厲調控措施的傳言越來越多。然而,諷刺的是,調控傳言不僅僅沒有穩(wěn)定市場情緒,反而導致賣房者出現了更大的恐慌。上海人為什么著急離婚買房,因為今年"325"新政后很多人一下子失去買房資格的血的教訓讓一些人聞調控色變。多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事實告訴賣房者,調控不僅不意味著房價的回落和市場回歸理性,反而幾乎意味著新一輪的瘋漲,很多地方出臺的調控措施成了穩(wěn)定或者助漲房價的風向標,而且屢屢應驗。坦率地說,中國的房地產調控真正陷入了"塔西陀陷阱",不管政府出臺任何政策,大家都對政策本身失去了信心。
最近的一系列有關房地產的數據也意味著,所有人的恐慌不是偶然的:第一,今年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元,其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4773億元,非金融企業(yè)貸款減少了26億元。居民新增中長期貸款也就是房貸,房貸超過了新增貸款的數量,意味著企業(yè)的貸款額在下降,老百姓都去買房子了;第二,前七個月,個人住房貸款在2.8萬億左右,商品房銷售額57569億元,房貸銷售比達到了50%左右,和美國次貸危機前的數據相近;第三,前7個月超過10億的"地王"超過了300宗,成為房地產市場化以來"地王"最多的一年,而且"地王"出現的城市區(qū)域不斷擴展,總價地王、單價地王的記錄不斷被刷新;第四,很多"地王"制造者都利用很高的杠桿拿地,今年花了350億買地的融信中國,其去年的銷售收入不到300億。
馬光遠提到,在實體經濟低迷、房地產政策的公信力喪失殆盡、房價瘋狂上漲、土地市場不斷加杠桿、地方政府通過饑餓營銷控制土地供應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出現任何政策、任何喊話、任何舉措都已經不會對市場的參與者起任何作用,房地產政策陷入了"信任陷阱"。面對房地產市場的失控,盡管5月份"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喊話:"房子是給人住的","我們明確了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即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政治局7月份的會議提出"抑制資產價格",但面對大家對政策的不信任,整個房地產市場在成功脫離去庫存的主題之后,陷入了真正的癲狂狀態(tài)。
馬光遠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失控,而失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多少人相信政府真的會打壓房價,當百業(yè)凋敝只剩下房地產的時候,任何下重手的政策都被參與者視為做戲。失控之后的房地產市場會如何?馬光遠認為其實也沒有那么可怕。居民不論如何加杠桿,風險其實沒有那么大,可怕的是控制土地供應的饑餓營銷政策和土地市場的加杠桿。對于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和大城市,任何調控措施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何況這個市場今天已經發(fā)展到政府難以控制的規(guī)模。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政府既無能力推動去庫存,也無能力調控房價。
在文中最后馬光遠說,“有人追問誰是中國高房價的罪魁禍首?這個問題答案其實很復雜?!稏|方快車謀殺案》中,究竟誰是兇手?最后的事實是,12個人每一個都是兇手,但每一個的行為不足以導致被殺者的死亡,但這12個人的行為共同導致了死亡的結果。我們都是兇手!”